關于舉辦第十八屆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的通知
粵科協聯〔2024〕19號
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廣東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按照《廣東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 年)》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推動創作更多原創科普精品,進一步繁榮我省科普創作,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省科學院定于2024年8月至12月,聯合舉辦第十八屆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廣東省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
承辦單位:廣東科技報社
二、大賽主題
以新質生產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三、參賽對象
面向全省學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的在校學生(含港澳籍)、教師、科技工作者等。分為專業組、高校組、中小學組3個組別。每組可個人參賽,也可2至5人組隊參賽。
專業組:學校教師,科研院所、科技館、科普基地、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科技企業等單位的科技工作者。
高校組:各大高校的在校學生,包括但不限于高職、大專、本科、研究生等,建議以學校為單位組織報名參賽。
中小學組:所有在校中小學生,建議以學校為單位組織報名參賽。
四、賽項設置
本次大賽分設“科創”“科幻”兩個作品類別,征集短視頻類、平面藝術類、文學類作品。
(一)科創作品
圍繞低空經濟、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植樹造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向,以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和科普教育基地取得的科研成果、科技成就為題材,創作科普作品;同時可根據科技產業、南粵特色進行文創產品、標識符號設計(詳見附件2,作品要求)。
類型:短視頻類、平面藝術類、文學類均可;其中文創設計合并為平面藝術類。
對象:專業組、高校組。
(二)科幻作品
結合當今科技發展潮流,創想未來,譜寫科幻。參賽者開拓創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平面藝術進行科幻創作。
類型:平面藝術類(包括但不限于繪畫、手抄報等)。
對象:中小學組。
以上參賽作品如涉及AI工具創作,需備注說明。
五、獎項設置
賽事分設優秀作品獎、優秀組織獎及優秀組織工作者獎3類獎項,具體如下。
(一)優秀作品獎
按作品類別分別設置一、二、三等獎,優秀獎若干名,頒發證書,獲獎作品將集結成優秀作品集,優秀作品可入選參展。一等獎的文創設計類作品將有機會簽約成為廣東科技報社青年科普設計師,聯名合作投產制作。
(二)優秀組織獎
根據各單位參賽情況、選送作品數量、作品獲獎情況等綜合評選出“優秀組織獎”50個,獲獎單位優先納入共建廣東科技報社“科學傳播融媒工作站”體系,共享優秀科普作品、專家資源,共同舉辦科普主題活動、研學活動及主題展覽等。
(三)優秀組織工作者獎
在獲“優秀組織獎”的單位中,按人員組織工作表現、積分排序等情況,評選出“先進個人獎”“優秀指導老師獎”共50個,獲獎人員將通過推薦成為下一屆大賽的科普導師。
六、賽程安排
本屆大賽分籌備啟動、作品征集、大賽評選、展覽應用等環節,將依托廣東科技報社“滿天星青少年科學素養融媒體服務平臺”(以下簡稱“滿天星”平臺)開展大賽有關工作。
(一)籌備啟動(2024年8月)
為提高參賽者的科普創作水平,高質量推進大賽進行,將在“滿天星”平臺定期分享科普創作輔導課程(包括但不限于藝術類、文學類作品創作技巧,科學常識),并通過“廣東科技報”報紙、視頻號、抖音號、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進行啟動預熱,發布大賽海報,鼓勵開展地市賽及相關組織情況、報名規則等。
(二)作品征集(2024年8月—9月)
印發大賽通知,在相關報紙、網站等媒體發布大賽信息,由組委會協助開展、選送獲獎作品參加省賽通道。建議中小學組以學校為單位組織報名參賽,匯總參賽名單,可校內自行組織選拔賽。
(三)大賽評選(2024年10月—11月)
作品按作品類別、表現形式、分組情況,邀請專家組建評審專家組,開展參賽作品線上線下評審工作,評審結果將在省科協、廣東科技報社官方網站公示公布。
(四)展覽應用(2024年12月)
對獲獎名單進行網絡公示,獲獎作品將進行數字化傳播,通過省市科普活動及平臺開展作品展覽、展示、推廣。鼓勵優秀組織單位、學校、科技企業、科普教育基地等開展線下巡展。
七、有關組織工作要求
(一)成立組委會
為做好賽事的組織保障工作,確保大賽的順利舉辦,成立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組委會,由主辦單位指導,承辦單位負責大賽的統籌、協調和組織工作。如因工作需要,以組委會名義印發的文件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代章。
(二)組織要求
1.各地級以上市科協要牽頭會同當地宣傳、教育、科技、生態環境、衛生、林業主管部門,可引進社會力量共同推動地市賽的組織和實施,制定組織方案。加強領導,明確專人負責,積極組織動員本地大中小學校、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公眾踴躍參加大賽,主辦單位將提前在指定平臺公開學習資源,自行組織學習。
2.按要求做好優秀科普作品的選拔推薦工作,組織地市賽的推薦名額自行安排(≥100份),同一人推薦作品不超過3份,組織填寫參賽報名匯總表,參賽信息以報名表為準。
3.大賽不收取任何報名費、參賽費。請于9月30日前在“滿天星”平臺(http://kejiaofun.com/)上傳報名表與作品,關于獲獎名單公示、復核審查等信息均通過大賽官網、新媒體平臺發布。關注“廣東科技報”(微信號:gdkjbwx)了解大賽最新動態以及賽事解讀。
(三)評選要求
大賽遵循“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建立嚴格的篩選程序及公開透明的選拔機制,圍繞主題貼合度、作品質量等方面進行評選。

(四)宣傳要求
結合廣東科技報社自身優勢,通過設置“大賽+”系列宣傳矩陣,包括但不限于抖音、視頻號、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對大賽及相關動態進行融媒體宣傳,多措并舉在相關的報紙、網站開設作品展示專欄。
(五)聯系方式
1.廣東科技報社
聯系人:李健、盧穎
聯系電話:13433905234、13326440063
地址:廣州市越秀中路125號大院
2.廣東省科協科普部
聯系人:張奕凱
聯系電話:020-83548705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
廣東省教育廳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廣東省林業局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廣東省科學院
2024年8月23日
第十八屆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報名表.docx
參賽作品要求.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