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級以上市科協、黨委宣傳部、教育局、科技局(委)、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務)局、農業農村局、衛生健康局(委)、應急管理局、林業主管部門、氣象局、地震局、消防救援支隊,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省科學院所屬各相關單位,各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各高校,各有關單位: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2021年全國科普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激發科學夢想和科學志向,推動形成崇尚科學的風尚,助推全民科學素質全面提升,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強支撐,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根據《中國科協等13個部門關于舉辦2021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通知》(科協發普字〔2021〕28號)要求,省科協聯合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管理廳、省林業局、省氣象局、省地震局、省消防救援總隊、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省科學院等單位共同舉辦2021年廣東省全國科普日活動。
一、時間和主題
2021年廣東省全國科普日主題為:百年再出發,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定于9月11—17日在全省各地集中開展。各地各部門可根據活動主題,結合工作實際擬定活動副主題,主題宣傳活動貫穿全年。
二、活動內容
(一)圍繞建黨百年,回望創新發展。圍繞建黨百年,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回顧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社會文明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立足新起點,展望和謀劃科普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二)弘揚科學精神,激發科學夢想。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激發科學夢想、涵養創新生態,在全社會營造熱愛科學、尊重創新的環境,推動形成崇尚科學的風尚,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基礎支撐。
(三)倡導綠色發展,服務生態建設。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普及生態文明知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導廣大公眾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自覺行動。
(四)立足全面小康,助力鄉村振興。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起點,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引導先進技術服務農業,科技成果惠及農民,科學文明深入農村,帶動樹立科學生產、健康生活、協調發展的理念,提升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
(五)開展志愿服務,深化文明實踐。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充分調動科技和科普工作者積極性,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陣地,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技志愿服務,推動“智惠行動”全面融入科普日活動,服務社會文明程度提升。
(六)宣傳科學素質綱要,推動貫徹實施。結合全國科普日活動組織開展,認真做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的宣傳解讀,調動全社會參與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科學素質綱要》重點任務落地見效。
三、主要活動
2021年廣東省全國科普日活動立足面向基層、服務發展、惠及群眾,著力組織舉辦第四屆廣東科普嘉年華暨2021年全國科普日廣東省主場活動、各地各部門系列聯合行動、“云上科普日”活動,同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廣泛開展社會需要、群眾喜歡、影響力大、服務面廣的系列科普活動。
(一)第四屆廣東科普嘉年華暨2021年全國科普日廣東省主場活動。結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按照全國科普日“一省一策一特色”理念,省科協聯合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管理廳、省林業局、省氣象局、省地震局、省消防救援總隊、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省科學院等單位,舉辦全國科普日省級主場活動,集各主辦單位優質資源,為廣大公眾提供一系列互動、參與、分享、體驗的科普活動,營造科普宣傳的濃厚氛圍,帶動全省各地掀起科普活動熱潮。
(二)全省各地各部門全國科普日系列聯合行動。集中動員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和社會各界人士,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黨群服務中心等陣地,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學校,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科普聯合行動。
1.碳達峰碳中和科普聯合行動。面向社會公眾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科普活動,傳播生態文明知識,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引導公眾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2.青少年科技教育聯合行動。積極動員各類教育、科研單位,在校內外開展豐富多樣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激發青少年科學夢想和科學志向。
3.科技資源科普化聯合行動。聯合科技部門,發動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科研項目承擔團隊等將相關的科技項目成果進行科普化展示,推動科技資源科普化。
4.核科普聯合行動。聯合核工業部門,圍繞“兩彈一星”精神傳承、“華龍一號”等大國重器研制、核技術造福國計民生等方面,開展全國核科普視頻征集大賽、公眾參觀、線上展示等科普活動和科普宣傳,提升公眾對核工業的科學理性認識。
5.水利科普聯合行動。聯合水利部門,普及水科學知識,開展以節水知識、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等主題的科普活動,提高公眾護水意識和水科學素養。
6.鄉村振興科普聯合行動。聯合農業農村部門,面向農村、針對農民開展鄉村振興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開展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推動各級學會、農業科研院校、科技小院、農技協開展農村科普活動。
7.衛生健康科普聯合行動。聯合衛生健康部門,聚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科學防疫、生命安全、兒童青少年健康、老年健康等主題,開展科普活動和科普宣傳。
8.應急科普聯合行動。聯合應急管理部門、消防救援部門,普及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安全風險防范、隱患排查、應急處置和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識,提升公眾安全意識和防災避險能力。
9.企業科普聯合行動。動員組織企業通過開放參觀、交流體驗、專家講解等形式,傳播科學知識,詮釋技術應用,宣傳推介“科創中國”,擴大優質科普資源供給。動員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的企業成員單位舉辦公眾科普活動。
10.學會科普聯合行動。發動各級學會通過科技講座、學術活動、科普服務、學會科普基地開放等形式,面向公眾深入開展高質量科普,打造各級學會科普日品牌活動。
11.科普陣地聯合行動。發動科技館體系開展科普活動、聯合巡展。推動基層公共服務、文化設施等與科普陣地聯合聯動,動員科技文化館聯合體、各級各類科普基地開展科普活動。鼓勵各地印制科普陣地免費通票。
(三)“云上科普日”活動。線上與線下統籌推進、深入融合,推出話題互動、直播、短視頻征集等網絡科普活動。開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廣東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知識網絡答題活動,開展點贊科技志愿、“點亮好奇心”短視頻征集、“公眾科學素質促進開放日”等針對不同群體的線上活動,形成網絡科普傳播熱潮。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服務大局。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把舉辦全國科普日活動作為激發創新意識、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協同配合,形成部門聯動,充分發揮全國科普日平臺作用,彰顯科普服務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的價值,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同步舉辦科普嘉年華。
(二)強化服務,營造氛圍。各單位要注重發揮科技工作者作用,為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做好服務保障。統籌各級各類宣傳渠道,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方式,開展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推介,營造人人做科普、科普為人人的良好氛圍。
(三)注重創新,普惠群眾。各單位要緊緊圍繞科普日活動主題,聚焦公眾所需所盼,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豐富多樣的內容、常有常新的活動,推動科普日活動“接地氣、聚人氣”,深入基層、服務群眾,以線下活動作平臺,創新開展線上活動,提高科普活動傳播量和有效性,切實提升廣大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四)精心組織,務求實效。各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杜絕走過場、搞形式,精心組織安排,厲行勤儉節約,嚴禁鋪張浪費,確保活動務實高效。
(五)加強風險研判,做好疫情防控。各單位要把做好疫情防控擺在首要位置,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廣東省關于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嚴格遵守所在地疫情防控要求。按照“誰舉辦、誰負責”原則,嚴格落實活動舉辦單位、舉辦地主體責任,做好風險評估,因時因地合理確定舉辦方式。線下活動要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控制人員數量,嚴格人員管理,避免人員聚集,從嚴從緊從細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確保活動安全有序。
五、有關事項
(一)登記填報。請各活動舉辦單位于2021年9月10—24日期間注冊并登錄全國科普日網站(www.kepuri.cn)或科普中國客戶端(http://mtw.so/5Mzxm1)、“i志愿”系統(www.gdzyz.cn或APP),填報活動信息。鼓勵活動舉辦單位通過全國科普日網站或科普中國客戶端、“i 志愿”系統,將活動信息提前向社會發布,方便公眾查詢了解、積極參與、反饋評價。請各地級以上市科協、省級學會做好動員工作,組織聯合行動、網絡活動,通過全國科普日網站進行管理。各類線上線下科普活動須突出活動品牌,采取適當方式標注“2021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并統一使用全國科普日和科普中國標識。
(二)信息完善。請各活動舉辦單位于2021年10月22日前,通過全國科普日網站或科普中國客戶端以及“i志愿”系統,及時補充完善活動信息和進展成果,包括活動圖片視頻、新聞報道鏈接等。如開展網絡活動須提供活動網址信息,以便全國科普日網站運營機構配合各單位向社會進一步宣傳報道。使用“i志愿”系統,地級以上市科協、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省級科普教育基地歸屬組織請選:“廣東省科技志愿服務總隊”。縣(市、區)科協歸屬組織請選:“XX市科技志愿服務支隊”。掛靠組織請選:“廣東省科學技術普及志愿者協會”。資料提交后由歸屬組織及掛靠組織審批通過。
(三)工作總結。請各活動舉辦單位于2021年10月22日前在全國科普日網站提交科普日活動總結材料。各地級以上市科協要開展當地全國科普日活動工作總結和優秀組織單位、優秀活動推薦工作,有關材料(包括活動照片、視頻、總結等)于10月22日前報送省科協事業發展中心。省科協將開展廣東省全國科普日活動工作總結,按照活動的組織動員、數量規模、活動宣傳、效果亮點、開展科技志愿、聯合行動、網絡活動情況等指標,對工作扎實、成績突出的組織單位和特色鮮明、實效顯著的活動予以表揚,并擇優推薦中國科協表揚。
聯系方式:
廣東省科協事業發展中心
聯 系 人:許斯健
聯系電話:020-28328355
電子郵箱:nykj6154@163.com
郵寄地址:廣州市越秀區連新路171號廣東科學館東樓409
廣東省科協
聯 系 人: 張奕凱
聯系電話:020-83548705 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
廣東省教育廳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
廣東省水利廳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廣東省應急管理廳
廣東省林業局 廣東省氣象局
廣東省地震局 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廣東省科學院
2021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