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科協關于建立科技志愿服務隊伍的通知
粵科協普〔2020〕12號
各地級以上市科協,各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各高校科協,各省級科普教育基地,省科協直屬各單位:
根據中國科協、中央文明辦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按照《關于開展科普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粵科協聯〔2020〕10號)精神要求,推動科普與科技志愿深度融合,科普助力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下簡稱“兩個中心”)建設,廣東省科協成立了廣東省科技志愿服務總隊,并要求各地級以上市科協、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高校科協、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各直屬企事業單位(以下簡稱各單位)成立科技志愿服務支隊。現將有關要求明確如下:
一、組建高質量科技志愿隊伍
各單位要充分調動科技工作者積極性,充分發揮科技工作者作用,深入一線就近吸納基層科技工作者,組建結構合理的科技志愿者服務隊伍。
各地級以上市要建立1000人以上的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命名為“(單位名稱)科技志愿服務支隊”,建議由單位領導擔任支隊負責人;新時代文明試點縣(市、區)科協、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要建立1000人以上的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其他縣(市、區)科協要建立500人以上的科技志愿服務隊伍,統一命名為“(單位名稱)科技志愿服務分隊”,建議由縣(市、區)科協領導擔任分隊負責人。
各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要建立100人以上的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命名為“(學會名稱)科技志愿服務支隊”,建議由理事長等學會負責人擔任支隊負責人;專委會則命名為“(學會名稱)科技志愿服務支隊(專委會名稱)分隊”,建議由專委會負責同志擔任分隊負責人。
各高校科協要建立100人以上的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命名為“(高校名稱)科技志愿服務支隊”,建議由高校分管科協的負責同志(或高校科協主席)擔任支隊負責人。
各省級科普教育基地要建立100人以上的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命名為“(科普教育基地名稱)科技志愿服務支隊”,建議由科普教育基地負責同志擔任支隊負責人。
省科協各直屬單位要建立50人以上的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命名為“(企事業單位名稱)科技志愿服務支隊”,建議由單位負責同志擔任支隊負責人。
二、明確科技志愿服務范圍
(一)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市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科普中國e站、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禮堂、農家書屋等基層陣地,結合防災減災、應急避險、食品安全、衛生防疫、生態保護、健康生活等群眾關切問題,開展科技培訓、科普報告、農技服務、義診咨詢、青少年科技教育等公益性科技類服務;
(二)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地方和企業科技文化需求,協助做好科技服務供需對接,對標開展相關的公益性科技類服務;
(三)在文化場館、科技場館、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等公共場所開展公益性科技類服務;
(四)參與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全國科普日、全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大型活動的科技志愿服務;
(五)參與基層公共科技文化設施的管理和群眾性科技活動的組織等工作,參與各級科協組織及其他單位開展的科技類相關活動;
(六)為老年人、未成年人和其他生活困難群眾等提供公益性科技類服務;
(七)開展線上公益性科技類服務。
三、認真組織科技志愿服務隊和志愿者報名登記注冊工作
在建立科技志愿服務隊的基礎上,各單位要積極動員鼓勵科技志愿者踴躍參與,嚴密組織科技志愿服務隊和志愿者通過科技志愿服務信息平臺(“i志愿”系統,含:PC端www.gdzyz.cn、微信服務號:“i志愿”、粵省事小程序:群體服務-志愿者服務)進行注冊登記及統一應用。“i志愿”信息平臺操作指引詳見附件。
四、面向需求組織科技志愿服務行動
開展好新時代科技志愿服務品牌活動。要主動對接企業、社區、鄉村需求,主動聯系入駐基層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社區、學校、農村、企業等單位和機構,開展科技攻關、智庫咨詢、科學普及、農技服務等科技志愿服務行動,各單位要緊貼實際,廣泛動員,活動數量原則上每月不少于1次。
五、加強組織領導
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密切配合,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認清重要意義,切實把這項科技志愿服務工作擺上突出位置,制定科技志愿服務任務表、路線圖,納入志愿服務工作體系。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堅持思想引領,明確責任到人,加強組織動員,聯系入駐基層,樹立服務品牌,挖掘典型事例,確保科技志愿服務工作成效顯著。
附件:
“i志愿”信息平臺操作指引.doc
2020年10月13日
(聯系人:周枚錦,電話:020-83566553、13512724005)